货币随想(一)——货币体系的最终形态
本文为对当前货币体系进行的思想实验,仅进行理论分析,不考虑现实可行性。
1.费雪方程式,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汇率与价格
式中,M是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数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T是实物财富(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在一定时期(或者所谓均衡状态下),V应当是一个常量。则若想保持物价水平不变,货币数量应与实物财富数量保持一定比例。上述费雪方程式以一种简洁的形式提供了货币与实物财富的对应,揭示了世界货币体系所应具有的特质,并暗含了货币体系所能达到的最终形态。
将世界各国看作一个整体,并套用(1)式时,结论是显然的:如果要想世界货币体系保持稳定,则首先要保证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能匹配实物产出的变化,既不能过快,否则会引起价格上升,形成通胀,也不能过慢,否则会引起价格下降,形成通缩。以人心理而言,轻微的通胀是受欢迎的,而通缩(即使是非严格意义上的,如保持不变)则会引起经济衰退,是人们竭力避免的。
而如果进一步考虑世界货币体系的结构问题,即不同国家间的情况,也很容易推导出结论。在保持世界范围内货币和实物匹配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内部也保持货币与实物的匹配,此时无论采用何种货币体系,各个国家将自动保持汇率平价,不存在汇率、国际储备及其他衍生的货币问题。
但实际上,各个国家间的货币和实物不大可能正好保持对应,总会存在失衡的状况。例如,如果某国产出暂时下降,但是货币保持不变,则其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其货币相对其他国家货币将贬值。根据汇率对国际贸易的刺激理论,这将导致该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上升,促进该国出口产出,从而将其产出拉回到与货币量相匹配的初始状态。当然,一旦这种产出缺口严重到某种程度(或对偶的,货币贬值到某种程度),则会导致国际社会对其预期改变,反而进一步加剧产出缺口或货币贬值。
在此基础上,考虑货币的管理制度。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将本国货币与某个“锚”相联系(无论是国际储备货币如美元还是特定等价物如黄金),实际上隐含了一层含义——本国货币发行量与实物的比例与锚定物是相同的。一旦这种均衡被打破,则货币自发的具有升值或贬值的内在压力。无论外在条件是否允许汇率变动,这种压力都是存在的,除非货币与实物之比回到最初的均衡态。浮动汇率制允许货币与实物的非平衡态进行自发调节,理论上是更优的货币管理体系,但考虑到投机性热钱的存在,或者国家和私人间蓄意的货币攻击行为,其缺陷也同样明显——国家会为管理货币体系付出额外成本,在某些情形下,这种成本即使整个国家也无法承受。关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争论一直存在,为贸易便利,经常项目通常是可以自由兑换的,但资本项目则根据国家政策目标可能存在管制,在此不做过多评价。
2.几种货币体系评价
观察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存在的几种主要货币体系,可以发现它们自身都存在诸多缺陷,无法实现(1)式所要求的货币与实物的均衡状态。
1)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也好,银本位制也好,金银本位或者其他类似不以某国货币为锚的一般等价物体系其本质是类似的。其优势和成为货币的历史不再赘述,仅指出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不足。金银能成为世界通用货币体系的合理性在于其与漫长旧时代低下的生产力及有限的贸易范围相匹配,但随着几次工业革命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大幅提升及贸易的日渐密切,金银作为货币的增长性越来越落后于实物的产出增长,以至于其逐渐经历了一般货币、贸易货币、储备货币等阶段,使用范围不断缩小,最终仍无法满足与实物的均衡,最终被彻底淘汰出历史舞台。
与之相似,比特币在其他特性上本来是优于各国主权货币的,便利、稳定、安全,但由于其发行机制导致总量存在上限,这不仅没解决黄金产出增长缓慢的缺陷,反而进一步倒退,导致其无法承担世界货币这一重任。
2)储备货币制
早期形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黄金本位制兼具了金本位制与储备货币制两种类型的特点。二战之后美国一家独大的时候,美国又储备了世界最大量的黄金,此时令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是合理的。但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一是黄金储备不能与之相配,导致世界各国货币普遍存在贬值压力,这不单是美国自己的问题,二是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下降,导致其自身存在更大的贬值压力,两者共同导致美元在1971年被迫与黄金脱钩。
理论上,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元相对世界其他货币应当贬值更多,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其大幅贬值不仅美国无法接受,世界其他国家也无法接受——世界贸易需要一个稳定的锚来维持。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元是被迫摁在了世界储备货币的位置上。这才导致了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lema)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继续使用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就要被迫接受美国日渐增加的贸易逆差,但如果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其信用、偿债能力就会不断削弱,导致进一步被迫贬值。
如果美联储能站在“世界央行”的角度上,根据世界范围内货币和实物的关系调整发行节奏,引导各国有序确定美元储备和本国汇率,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但实际情况复杂得多:一是美国历来有”孤立“的传统,即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只会站在美国自身利益角度进行调控;二是即使美联储”大发慈悲“站在世界角度进行调控,货币储备和各国汇率也牵扯到内政问题 ,最终难以达成一致。故当前的美元储备货币体系只是沿着当初的惯性一路狂奔,但在脱离轨道的悬崖上能走多远,目前仍需要打一个问号。
IMF也推出了SDR试图以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储备货币来为当前的美元本位制打补丁,但这也是换汤不换药。一方面,理想情况下,各国依据自身实力不断调整在SDR篮子中的储备量。但这也牵涉了过多的国际政治博弈,新成长的大国并不总能顺利加入储备货币篮子并将其货币调整到合适的比例,已经成为储备货币的国家也不大愿意降低自己货币在储备货币篮子中的比例,导致SDR调整缓慢从而失效。另一方面,这种储备货币篮子带来的弊端也是很显著的,即只能将自身职能限定于国际储备,而无法作为普遍意义上的贸易货币,更遑论世界通用货币,这就导致汇率内在压力问题依然无法消除,且会将汇率和计价问题更复杂化。
2.5)欧元区制度
在此特别将欧元单独摘出来进行说明,因为它是另一种融合了金本位制和储备货币制特性的尝试,且比美元-黄金本位制更进了一步——不受黄金产量的天然限制,而是根据欧盟国家经济状况随时调整发行量。但其依然存在显著问题,可以由此窥视储备货币制度存在的根本问题。
在没有统一政治体制的情况下推进统一货币,导致各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掣肘。无论是欧债危机,还是新冠疫情,分离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都无助于解决核心问题。只有所有国家面临普遍相同的情形时,才可能形成统一的货币政策,否则,在希腊、意大利等经济面临水深火热想要放松货币刺激增长时,法德可能经济平稳或者过热,并不希望宽货币,这就导致政策无法统一,要么胳膊拗不过大腿,谁强听谁的,要么争论不休,贻误最佳的政策时机,要么就需要弱者向强者让渡某些利益以争取政策倾斜。无论哪种情形,都无法实现一个优秀制度应该达成的目标。
3.货币体系的最终形态——单一货币
将费雪方程式应用到各个国家,得到了世界货币体系的一些特性和所面临的问题。如果进一步拓展,每个组织或个人持有一种货币,任意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交易都要在货币的可信性和便利性之间做出平衡,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参考原始社会,也许是以物易物,也许是强取豪夺。我并非故意吹毛求疵,而是在考虑当前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根源和动力为何,将来又会如何发展。显然,社会分工是形成货币和贸易的基础,而高效则是货币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以物易物到贝壳交易,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其后的发展主要是在便利性上不断推进,既要满足贸易需求,又要不断提升贸易的便利性,提高交易效率。
第二部分阐述的几种货币体系的缺陷分别对应了(1)式所揭示的总量调控不足和结构调控不足的弊端,但鲜少听到各个国家内部关于货币币值和交易便利上的抱怨(当然,并非使用单一货币就不存在上述问题,比如恶性通胀,实际上就是所有人使用的货币都出现了大幅贬值,只是这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易发生)。那么,理论上,类似欧元区这样的单一货币体系应该是最理想的货币体系,但实际运行中欧元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远逊于美元本位制,即使在美元表现较差,资金寻找避风港时,往往也是投资于日元或者黄金,欧元最大的成效在于促成欧洲内部贸易。这又是为何?
我认为这是由于欧元达到理想使用效果所需要的前置条件并不满足。欧洲各国主权不统一,这是根源。所谓主权不统一,在经济角度,就是各国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且出现分歧的时候,无法站在整体角度进行协调,最终不得不各行其是。这并不是说各国绝对不会站在整体角度协商,从欧债危机表现来看,各国政府还是做了大量努力尽力促成整体利益的促进。但从制度角度来讲,一次合作并不代表永远合作,甚至一百次,一千次合作也无法保证永远合作。因为根源上各国利益并不一致,在合作成本较低或背叛成本较高的条件下,各方倾向于合作。但一旦经济下行,合作成本高于背叛成本时,就无法保证各方能够继续进行合作。现实中,欧元区自2002年算起推行时间也不过20多年,且是世界经济蒸蒸日上,和平稳定的20年。随着世界经济减速,战争频发,各种政治问题暴露,欧元区甚至欧盟都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我对欧元能否继续存在于未来30年保持怀疑。
而世界使用单一货币的前提条件自然是统一的主权,换言之,世界由统一的政府领导和管理,而非联合国这种国际机构,因为显然联合国只有提倡和建议的权力,而没有行政管辖的权力,其管理不具有强制力,这也是类似IMF这种国际机构和SDR这种国际储备货币注定失败的根源。在经济一片向好,美国这种强国自然有动力推动联合国或IMF之类的组织,因为他们符合美国的利益,也能降低其治理成本,但当形势变化,联合国和IMF无法再代表美国利益时,他们一定会被毫不留情的抛弃。
放松一点条件,类似中国古代朝贡体系一样,有一个绝对的主导国和周围星罗棋布的小国能否实现单一货币呢?毕竟美国即使在历史最鼎盛时期占世界经济的比例也只有不到40%,如果是60%、70%甚至80%呢?这很难讲,也许可以,但如果某个国家真能占到世界GDP的70%以上,它又有什么理由不直接统治全世界呢?以我朴素的世界观,只有真正的大一统帝国,才能实现”车同轨、书同文“这样的制度。
4.关于单一货币体系的补充说明
单一货币条件下,汇率、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这些不再是问题,但这样的货币体系依然难言完美。发行权掌握在央行手中,货币贬值依然会存在。当代货币制度最重大的一个革新是信用货币形态的出现。它解决了长久以来资金不足的困境,但需要掌握发行节奏,否则极易引发货币贬值。轻微的贬值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但当长期、大幅的贬值出现时,无形之中构成对经济体系中低收入/固定收入人群的剥削。换言之,信贷货币的核心在于利率水平的确定和传导机制的通畅。当利率超过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此时贷款无法正常收回,会产生大量坏账。而利率过低,一样会导致银行惜贷,阻断利率传导机制。但目前来看,这依然是最优的货币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