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头像
Gebach's Lair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

头图

《权力》读后感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在迈入现代化的过程中缺失了很多东西,又涌现出很多与西方不同的现象。通过对比中西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异同,能够更好地分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优劣得失。

加尔布雷斯的《权力》(Anatomy of Power,直译为权力解剖),是通过政治经济学视角了解西方近现代经济结构与权力变化的一本著作。其优势在于作者文笔直白,通俗易懂,除了书籍开始对权力概念划分时使用了诸如补偿权力、惩戒权力和定调权力等术语,整本书基本都是常见用语,有助于经济学背景以外的人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本书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如果以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看,以上三种权力行使的途径可简单对应为赏、罚、教化(包括主动的教育、说服以及被动的制度、荣誉、文化观念等)。但其劣势也很明显,作为通俗读物,书中有很多概念容易混淆,并且在论述过程中容易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当然,瑕不掩瑜,本书对于了解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经济权力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且,本书从权力视角剖析了现代社会政府、大型企业以及消费者各自所拥有的权力来源和手段,互相博弈的过程,对于理解现代社会运行逻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容简介

读后感

启发

本人读《权力》,主要是作为弥补现代经济学教育对制度、社会系统博弈过程认识的不足。有些经济问题宜于建模,用数学语言去描绘和分析,但系统性地对社会运行机制的洞见仍需要靠文字描述去获得。这方面,无论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或其他形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引人思考的点如下:

1.从经济嵌入社会体系运行的角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现代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称其为现代资本主义定调权力的集大成者恰如其分。但斯密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两百多年,从其著作至今,特别是近一百年社会发展天翻地覆,其理论中的一些点有待补充完善。简而言之,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追求其私人目标的同时受“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从而实现社会福利的进步。但现代社会,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仅靠企业家对私利的追求是无法实现社会公平和进步的,政府在对低回报率但是事关公众福祉的基础设施、教育的投资以及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等事项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政府职权的界定及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多少是最优,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间仍未达成一致。

2.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私营经济。公有制经济无疑具有理论上的优越性,但正如政府调控无法触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而仍需将经济发展的自主权下放到地方和企业层面,政府对新兴产业、高科技行业更多是扶持和辅助,创新主体仍要依赖个人或私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将私营经济仅视为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即意味着私有经济在制度上可有可无,将严重挫伤有才之人投入私营经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发展机遇。

3.现代社会中,企业所拥有的财力和组织性要求其具有与其实际权力相称的社会地位。这不仅意味着企业能够通过为员工提供工作岗位和工资行使补偿权力,或通过组成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宣传行使定调权力,更意味着企业需要承担与其权力相匹配的社会责任。这意味着对企业的定义可能要有所调整——它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不能仅享受追求利润和影响力的权力,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既可以与第2点相联系,在微观上拉近私营企业与公有制企业的地位,也可以进一步从宏观上丰富其促进国家战略利益和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的作用。

《权力》读后感
https://gebach.icu/index.php/2024/12/21/4.html
本文作者 gebach
发布时间 2024-12-21
许可协议 CC BY-NC-SA 4.0
发表新评论